欢迎来到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题教育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探索 > 主题教育

全市关工委基层建设工作现场会书面交流材料(十四)

发挥关工委作用

开创新时代关教工作新局面

蓝田县孟村镇关工委

我们孟村镇地处蓝田县白鹿原腹地,距蓝田县城15公里,全镇现有人口31000余人,有中小学生2574人(含高中),占全镇总人口的8%。全镇镇级关工委组织1个,学校关工委组织8个(含孟村高中),村级关工委组织30个,全镇关工委班子组织成员133人。

近年来,在上级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为依托,以脱贫攻坚、关工助力为重点,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取得了关工工作的长足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

一、抓好班子学习,增强工作信心

孟村镇关工委班子于2008年建立,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镇关工委名誉主任,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热爱关教工作的“五老”退休干部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我们按照县关工委“关于做好全县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从抓好组织和“五老”队伍建设、阵地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抓好“五好”关工委的创建活动,并付诸实施。镇关工委班子坚持每月15日召开一次关工班子成员会,学习有关文件,传达上级的工作安排,研究落实措施;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校关工委主任会议;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每年在中、小学中至少组织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会。组织指导基层关工委开展经常性的关爱活动。由于全体关工委成员的辛勤努力,全镇关教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二、加强组织建设,党建带好关建

实践证明,作好关工委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健全是保障。我镇从党委、政府一把手到分管领导,都十分重视关工委工作,主要表现在:

一是抓好关工委组织建设,十年来镇党委曾先后换届二次,村上换届三次,加之学校、机关人事变动等,给关工委组织建设都带来一定影响,镇党委都能同步部署,及时调整主管、分管的领导,重新调整关工委组织,不管党政领导人员人事再变动,党委书记、镇长任名誉主任不变,专职党委副书记任主任不变,各村支书、学校校长兼任村关工委主任不变。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由身体健康、工作积极、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的退休干部担任,并及时将退休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先进人物充实到“五老”关爱队伍中来,同时对他们适时进行培训,使关教工作前后衔接,一任接一任地真抓实干,稳步向前发展。目前,全镇30个行政村,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六所小学实现了关工委组织全覆盖。

二是抓好“五老”队伍建设 。我们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用登门拜访、征求意见等方式,将身体健康、思想素质高,不计名利,任劳任怨,会干事,能干事的退休人员吸收充实到“五老”关爱队伍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使关教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现在我镇的“五老”队伍已发展到128人,他们工作积极,热情高、干劲足,促进了我镇关教活动顺利开展。

三是抓好阵地和制度建设。镇党委非常重视阵地和制度建设,为镇关工委设有办公室,有牌子,有办公设施和活动经费,办公室挂有各种制度,有关教活动登记薄和各级组织人员档案资料册等。要求各村、学校关工委要开展创建“五好”关工委活动,并为30个行政村,一所初中,六所小学,制做了学习工作制度和吊牌,使各村、校关工委组织健全,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三、积极开展活动,抓好特色教育

为了提高“五老”人员的整体素质,我镇关工委在加强学习、培训和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倡导关教人员发扬五种精神:一是老有所为,奉献余热精神;二是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精神;三是关爱下一代,甘为人梯的精神;四是胸怀全局,育人为先的精神;五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弘扬这五种精神,使“五老”优势在对青少年进行“传承、引导、保护、关爱、教育”等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为契机,近年来,先后与孟村高中、民生初中、三所小学、县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孟村派出所等单位积极配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报告会和消防安全演练达12场次,受教育的师生达2380人次,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树立了良好的交通安全及法治意识,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经过法制和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我镇青少年和中小学生几乎无有违法犯罪现象,促进了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积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了更好的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镇关工委协同各校关工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采用各种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工作。还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制度。”“三知”,即学校老师要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地点和联系办法,知道“留守儿童”在家监管人的基本情况。“三多”,即与“留守儿童”多交心、多到家进行家访,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基本活动。“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监管人员沟通,定期与村负责人沟通。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共有在校初中、小学学生1574名,其中有留守儿童166名,占在校学生的10.5%。近年来,镇关工委配合县委“兰花草”行动,先后出资8000余元给留守儿童购书包、书籍、学习用品等。同时为华乐学校输送留守儿童学生2名,为农村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推荐营员3名,为“千人帮扶活动”挑选了15名特困儿童;为两名特困留守儿童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利用“六一”儿童节,为农村特困家庭10名儿童每人送计算机一台,通过各种活动激励他们奋发学习,长大好好报效祖国。2016年4月,我镇关工委被市、县列为农村留守儿童调研单位,市关工委原主任施启文同志亲临我镇开展调研工作听取汇报后,对我们的工作作了充分肯定。

三是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即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养,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侵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关工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1、多次召开革命传统教育宣讲会,讲好我镇胡达明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五场次);2、开展“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先烈精神”清明祭扫活动(六场次)。3、编著了一部《功著千秋——孟村地区名人录》一书(现已发行600册);4、按照烈士“保护法”向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及镇党委、政府递交了《关于修葺胡达明烈士陵园的请求申请》。《功著千秋——孟村地区名人录》一书,是一部鲜活的孟村镇史教育书,该书按照史实时间顺序,详实记载了从明末农民起义将领刘宗敏起,到现代高科技界人物,现任西安市副市长李元等孟村各界名人80余人。包括革命先烈、党政要人、文化艺人、高科技领军人物,以及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还有悼念英模诗歌、散文等等。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引导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听党话,跟党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将起到积极作用。

追随英雄,就是追随真善美,颂扬英雄,就是颂扬正能量。把这些名人收录编书,讲好他们的故事,就是教育、鞭策、激励今人和后人,更好地愐怀英烈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爱党的精神,让广大青少年向这些名人学习,奋发拼搏创辉煌,把自己的故乡建设的更加美丽。这也是我镇关工委为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所做出的应有贡献。

四是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学习教育活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对青少年的鼓舞和希望,传递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心,凝聚起亿万青少年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礡力量。我镇关工委把“中国梦,我的梦”学习教育活动与“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镇关工委先后五次组织开展“老少书画展”和三次“尊老、敬老慰问活动”,凝聚了关教力量。同时,积极组织基层关工委“五老”深入村、校,广泛开展了“老少共筑中国梦”的学习教育活动。首先举办了“五老”关教工作者培训会,使“五老”同志充分认识“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意义,理解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增强了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求各中、小学利用班会、队会等形式,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班会、队会活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畅谈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同时还将“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与“当三好学生,做美德少年”,“学习雷锋”等活动结合起来,号召全体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少年。民生中学、中心校、李华小学等校还开展了“我的梦”书信、画展活动,共六场次,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促使广大学生脚踏实地认真读书,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教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镇党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思想高度重视,经常过问关工工作,是我们搞好关工委工作的关键;有一班子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责任心和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的“五老”关教工作队伍,是搞好关工工作的良好基础;各村、各校等基层关工委组织处在贯彻执行各级关工委的工作部署的第一线,是搞好关教工作的得力助手;切实抓好学校关工委的日常工作,是关心教育好下一代的必然选择。

我们孟村镇关工委,做了一些工作,为青少年干了一些实事、好事,但与上级的要求和青少年的期盼差距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励,为我镇的关教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800267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678号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二府街口宏府大厦B座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