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探索 > 理论研究

家庭教育学习的系统性、持续性最重要

提起“家庭教育”这个词的时候,相信大多数家长并不感觉陌生,因为随时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文章、链接、社群、公益沙龙、校园讲座等形式获取很多免费的内容。细观,基本都是围绕“做智慧父母”、“家长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亲子沟通”等等话题。我也相信很多家长针对家庭教育都可以罗列出大段的道理,并且都很专业。

在2022年上半年的实践工作中,通过深入学校与多位中小学德育主任、班主任及教师的沟通中了解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缺乏学习动力,尤其是家校关系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更为凸显。家庭教育是陷入了严重的内卷还是剑走偏锋?

关于“家庭教育”的定义版本众多,好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总则部分的第二、三条做了权威的定义: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目前家庭教育行业呈现出门派众多、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过度引用西方的概念、模型、实验、心理学原理,使家庭教育陷入了严重的误区和方向偏差。因为西方的很多理论有它的时代背景、价值观差异、文化因素、特定的语境等前提,很多心理学实验是有条件性和局限性限制的,过多地引用反而会令人陷入更多的问题困惑中,这样的知识传播可以说是学风上的偷懒,简单的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故弄玄虚,实则是糊弄人,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直接体现。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在四川眉山调研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家庭教育这个概念不是舶来品,更不是新名词,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发扬的民族智慧。作为一名从业者和践行者,深感责任重大,家长的学习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首先,参与学习的家长群体并不是“问题孩子”的集中营,更应该做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身育儿理念的纠偏或者格式化。

第二,不是孩子出“问题”了才临时抱佛脚,这样很容易陷入功利化、短视化的陷阱,用“方法”作用于孩子的实际意义几乎没有。

第三,家长学习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我从来不承认孩子有“问题”,恰恰是家长的一念之差造成孩子的千差万别。

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基于这个基础方能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比如都在强调家长必须要学习,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可是家长为什么要学习呢?如果从孩子成长的规律入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明白孩子成长的烦恼、了解到现在的孩子变化在哪里(获取的知识途径和信息量发生根本改变),知道所有的教育都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上以及给予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再去建议家长进一步学习将会更有说服力。

再比如家长都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在抱怨孩子缺乏动力,家长付出很多,但失望于孩子成绩难以提升等等都是热点问题。系统性的学习是从剖析孩子写作业慢的原因开始,自检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是否适当?查找孩子会做的题为什么出错?反思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家长干扰的因素,家长对待平时作业检查是否有效,复习是否落实。这样坚持学习下来,家长应该会得到答案。还有孩子的习惯养成,只有了解了孩子不良习惯的成因,方能倒逼家长树立良好榜样,注重平时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

系统性的学习更需要学习的持续,几堂课、几篇文章、看几个视频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知识,更多的只是知道。学习能力应该是我们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果失去这种能力,必将落伍,无法与孩子有效沟通,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有些重要的知识、原理需要反复的学习、内化、体验再成为自己的能力,学习没有捷径更没有弯道超车。

读懂孩子首先是看见自己,对自己的觉察有多深,才会更加的谦虚,只有家长精彩孩子才会出彩。

(作者:市关心下一代家庭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杜延军)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800267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678号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二府街口宏府大厦B座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