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红色基因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红色基因

市45中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刊载

2018-12-27 浏览:1693次

忆西迁往事  传西迁精神

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学  高二4班  薛嘉琦


近期,为了追忆西迁往事,传承西迁精神。我们四十五中学进行了一次以“西迁”为主题的讲座,由一五计划期间西迁工作参与者胡奈赛教授亲自前往主持。

讲座未开始前,我们还不太清楚进行讲座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意识的想象出了一个严肃且一丝不苟的教授形象。可当胡奈赛教授到来时,我们才发现她是一位头发花白和蔼可亲的老奶奶。在讲座刚刚开始时,胡奶奶先对她自己做了自我介绍。我十分惊讶于她已经84岁高龄,却依然如此有精力,我们的会议室在五楼,胡奶奶已经84岁,依然不辞辛苦的爬上了五楼会议室为我们召开讲座。

胡奶奶搞过科研,带过研究生,一直以来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在西部奋斗不止,传承不歇。她是当初共产党实行一五计划为响应共产党号召而义无反顾投入当中的工作者。当时的她刚从上海交大毕业,并且报读的还是机械专业。当时的新中国,轻工业发展较好,但重工业十分不发达,经济状况也很差,所以胡奶奶考虑到中国的发展,以自己一颗为祖国鞠躬尽瘁的心报考了交大机械专业。

当时新中国为了学习苏联的发展方式,展开一五计划,进行西迁,决定将上海交大迁至西安。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西迁要选择迁校呢?胡奶奶告诉了我们三个原因:

1.当时一五计划展开,为了更好的进行一五计划,发展重工业以及北方经济,党决定进行迁校。

2.当时1949年时,全国只有205所大学,中国地域十分广阔,但是大学数目非常之少,西北地区当时共有85所大学,占全国比率已经较小了,而陕西,更是只有三所大学,大学比例不平衡。急需教育引进,西部才能更好的发展起来。

3.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国防形势十分紧张,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领导才刚刚成立,各大资本主义强国虎视眈眈,共产党作出的战略决策就是决定交大西迁。

迁校是必不可少的,新中国的局势刻不容缓,但在全国那么多的大学之中,为什么上海交大能够脱颖而出?这是我们向胡奶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上海交大作为甲午战争后成立的工业大学,在当时已经有六十年的文化底蕴了,且处于沿海发展地区,十分适合西迁发展西北经济。而且当时的西迁群体是十分强大的,交大只是其中之一,现在西安的许多著名大学,如西工大、西电等等,都是当时为响应一五计划而进行西迁的大学。

胡奶奶告诉我们,当时的她很年轻,吃的了西迁一路上的苦,但当时,西迁群体中的一些教授已经在上海定居安家了,有妻子父母有的甚至还有许多孩子,但接到党西迁的指令,依旧是义无反顾的配合,就为了一颗爱党敬业的心。甚至当中的有些人,为了工作在年纪轻轻就因为积劳过度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西迁群体十分强大,为什么交大能够如此成功,这么多年依旧是全国位列前茅的大学呢?首先,是交大做到了与党同行。其次,交大秉承了它多年来的优良传统,爱国。再者,交大的成功同样离不开陕西省、中央和人民的支持。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寒冬腊月中,工人们不辞辛苦建造新校区,仅仅在过年休息了几日,就又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建造出了交大的初级模型,让交大学生得以早早开学。

80多岁的胡奶奶,既享受生活,又享受工作。凭借着对教学改革的独到见解和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丰富经验,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继续发挥余热,经常受邀为年轻人作演讲,然而她讲的最多的,还是她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我在她讲座的字里行间之中体会到她对祖国的爱,体会到她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在意。

胡奶奶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我的老师辈办学是为了救国;到了我们这一代,办学是为了建国;现在的学生,他们的任务是要强国。不管是救国、建国、强国,都是爱国,咱们都是为了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怀。”

西迁在当时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在现在我们更应该去传承它的精神,更应该学习胡奶奶这样的人,爱国,为祖国的事业而奋斗。年龄不是阻挡我们爱国的原因,只要有一颗像胡奶奶以及所有西迁人民一样爱国的心,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好。

我们青少年最应该在自身做起,热爱我们的祖国。老一辈的西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更应该在我们身上重新体现出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来源:雁塔区关工委、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学)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800267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678号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二府街口宏府大厦B座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