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五老文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 五老文苑

西安市实验小学红领巾护盲小组的故事

2022-03-23 浏览:2352次

编者按:

在学雷锋月到来之际,我市关心下一代五老报告团宣讲员、西安市“百名最美五老”魏永清在微信工作群内分享了一篇她整理的文章。这是1972年魏老担任西安市实验小学校长期间,学生们成立的“红领巾护盲小组”28年真情护送盲人夫妇的故事。当我们重读这篇文章,会由衷地感到:雷锋这个名字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发着许多青少年主动去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以下是魏老整理的原稿:


我校“红领巾护盲小组”是在一九七二年三月学雷锋活动中成立的,二十五年来的护盲工作是平凡的,它也温暖着这个社会,使一代人得到了锻炼,成为雷锋的好少年。

那还是在七一年国庆节前后,西五路公社卫生院盲人大夫赵世杰,这位早年曾因失明而痛不欲生不幸的人,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终生伴侣——一位刚毕业的盲人冯宝贤。这对于赵大夫来说,的确是一生中的大事。然而,今后爱人的生活、工作怎么办?这一切使他深感忧虑。当时,我校王玉明老师所教的三一班学生席玉梅、程爱玲、杨艳霞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带领冯宝贤四处奔波,联系工作单位。不久,冯宝贤被分配到东五路卫生院工作。三位同学想:我们帮冯大夫联系好工作,可谁送她上下班呢?她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城市道路不熟悉,上下班要通过几条马路,会出事的。她没有眼睛,可我们有眼睛,我们送她上下班。她们的想法,得到了家长的热情支持。然而,她们哪里想到,好事做起来并不容易,一天四趟接送两位盲人上下班,少说也要两三个小时,日复一日地接送,使她们感到难以胜任的劳累。同时还受到一些人的讥笑冷遇,有人说:“女孩子天天拉着瞎子在街上走,丢人”,也有人说:“不好好学习,就爱出风头”。为此,她们也曾委屈地掉过泪。面对辛劳与非议的考验,到底该怎么办?她们没有灰心,以助人为乐的热情,以一个少先队员的责任心,把护盲工作一直坚持了下来。七二年学雷锋活动月中,班上同学看这几位同学护送工作繁重,学习时间显得紧张,便纷纷表示:“她们太辛苦了,我们成立一个护盲小组,轮流护送。”就这样,二十多人的护盲小组正式成立了。两位盲人虽然失去了两双眼睛,却得到了二十多双眼睛,那么晶莹、明亮、可爱,充满了童心的美。

这是护送23年时,团省委在新城剧院召开红领巾护盲小组表彰和经验交流会后在剧院门口照的。第一张是曾经护送过的冯振林老师和学生;第二张是发起护盲工作的王玉明老师和最开始护送的学生。


转眼,席玉梅她们要小学毕业了,护盲的工作怎么办呢?她们既留恋又焦虑,坚持要克服困难,继续护送,不放心交给下一届的学生。最后,在辅导员老师的说服下,她们才同意由小同学来接替这项工作。席玉梅她们手把手地教小同学怎样扶盲人过马路、上下楼梯,该注意些什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新一批的红领巾们做出了表率。

二十五个春夏秋冬,多少令人难忘的故事,一天往返四次,红领巾护盲的孩子们,搀扶着盲人上下班,成为西五路、解放路上亮丽的风景。

护盲小组开始护送时,两位盲人新婚不久,他们接连生了两个孩子,大的只比小的大一岁多。这在一个健全人的家庭想必也是很困难的,更不幸的是大女儿晶晶也是一个失明的孩子,她什么也看不见,一家四口人中有三个盲人,他们太不幸了。然而,护盲小组同学也从此开始了最艰难的里程。冯大夫住院,同学们陪同照料。那些年生活困难,孩子们从各自家里送来了肉票、粮票、小米等给冯大夫补身体。每天接送大人时还要抱着小的,背着大的送去托儿所。同学们接送时,只要有空就逗晶晶玩。当有人问他们:“你们整天接送盲人,烦不烦呀?”他们深情地回答:“他们一家真不幸。只要能使他们高兴,使他们的孩子高兴,我们就高兴!” 护盲小组正是这样,用他们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默默地为盲人夫妇送去温暖,使他们一家尝到了常人家庭所具有的那些人间欢乐。每逢星期日,护盲小组的同学就帮助他们买煤、买面、买菜,拆洗小孩的棉衣裤、洗尿布等。他们的年龄仅仅只有十岁左右,护盲工作使他们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他们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健康成长了起来。

有一次,来会武和王秋生同学刚刚到赵大夫家,看到他们的孩子烫伤了,冯大夫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两位同学见此情景,立即抱着孩子去医院。从此,每天抱到医院打针换药直到痊愈。有一次小孩子亮亮发烧,冯大夫想到儿童医院给孩子看病,同学们二话没说,抱起孩子,扶着冯大夫往返二十多里路去给孩子看病,使孩子转危为安,回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

冯大夫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大雪天,北风呼啸整整一夜,清晨听到邻居感叹声:“雪下得这么大呀!”她心想,同学们一定不来了,其实,两个小姑娘高蕾和张静早已等候在门外,她们怕时间早,想让叔叔阿姨多休息一会儿,几次伸手也没敲门,站在雪地里耐心地等待着,脚冻僵了就踱踱步,搓搓手驱寒,小脸冻红了,身上成了雪人。当听到里面有了响声,她俩才去敲门,冯大夫拉开门,寒风卷着雪花迎面袭来,天气真冷啊!冯大夫把两位同学紧紧地搂到怀里,摸着她俩的头。感触到小姑娘身上有一层冰冷的积雪,关心地问道:“你们摔跤了吗?脚冻僵了吧?看手都这么冰凉,还笑呢。”她转过身,擦去了那难以说清是感激还是心疼的泪水,又转回来说:“走,上班去!下雪天需要按摩的病人一定更多。”小姑娘扶着她,她挽着小姑娘,想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们挡挡风雪,雪花落在她那不断流着泪水的脸上,消融了。

牛创利和张宏同学,那年盛夏的一天护送赵大夫回家,看见他还穿着军鞋,就问:“赵大夫,您脚热不热?为什么还穿着胶底鞋?”赵大夫回答说:“热得很,但今年买不到合适的塑料凉鞋。”赵大夫无意的话,却深深触动了两个孩子的心。两位同学对赵大夫说:“您不用操心,我们一定帮您买到合适的凉鞋。”于是,她们天天到民生大楼去问,再次来时早已熟悉的营业员老远就喊:“红领中,有盲人要的鞋号了。”她俩不顾疲劳又到盲人家去拿了钱,买到鞋,给盲人送去。虽然赵大夫只说了:“真合适!真合适!真好!”但牛创利和张宏同学感到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欣慰,把接连跑了五趟的疲劳都忘记了。

二十五年来一班接一班,不管是冰雪融化的初春,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不管是阴雨连绵的深秋,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冬,红领巾们一直坚持护盲工作,从未间断。有时难得遇上看电影春游的机会,他们也一定留人做好护送工作,冬春中午时间短,队员们中午不回家,吃口冷馍也不愿耽误了接送工作。在这场特殊的接力赛中,曾有74个班级的2000余人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行程达132000里,这相当于绕着地球走一圈半多。何止这些人,何止这些路!将近两三千双眼睛,已成灿烂的星海,织成一片明丽的春光,温暖着一对盲人的心。这支无形的接力棒给红领巾们多少幸福,多少锻炼与考验。在天真烂漫的童心里,这是光荣而有意义的事业。第一批护盲小组的大同学,如今已是三、四十岁的青年了,他们中有工人、干部、战士、教师,不少人上了大学,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许多人入了党,成了先进工作者。

七八级学生孙鸿武,他和班上同学从三年级起坚持护盲四个春秋,别看他从小爱好武术,总是闲不住,可从来没有因训练耽误过一次护盲工作,而当他和盲人在一起时总变得那么憨厚、听话。那年他参军入伍,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当看到一个战友没有盾牌时,他毅然决然地把盾牌让给战友,最后,自己身体九处负伤。后来北京武警总队给他记一等功,并被评为优秀党员。那年十一月廿十日他回母校作报告时讲到:“今天我取得了荣誉,首先要感谢实验小学辛勤培育过我的老师,小学生活使我终生难忘,为我今天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参加护送盲人夫妇给他童年道德思想的成长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小学雷锋,爱党、爱人民,成人后才会不惜牺牲,保卫社会主义和人民的安宁幸福。

童年参加护盲工作,给那些护盲的同学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不少人都终生保持纯洁、美好的童心,响应党的号召,永远向雷锋学习,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使祖国处处充满社会主义温暖。当省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最早护送的席玉梅、高蕾等同学时,问她们现在对当年护盲工作有什么看法,这几位同学爽快地回答:“当年护送工作我们还记忆犹新,护盲使我们从小学会了理解人、帮助人,现在有时还去看望盲人。”她们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地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着。

每一次护盲小组传到新的一班,我们就介绍护盲小组的事迹。组建新的小组时,同学们争相要求参加,每个人的理由都很充分。如九零年担任护盲工作的五二中队,在接班前组建小组时,全班60多名同学都积极要求参加,但小组只需24人,宋敏等好几位同学由于未能参加伤心地哭了。韩勇和霍玉鹏由于家远,老师没让参加,可她俩前后跟着老师,软磨硬缠了一个星期,坚持要参加。霍玉鹏同学还向老师写出书面保证,保证做到家远抄近路,走早点,不耽误护盲工作,不影响自己学习,老师无奈只好答应了他。有的同学是两代人都参加了护盲小组,由于母亲或父亲曾参加过护盲小组,他们会优先被选上,也是一件骄傲的事。由于我们规定了护盲小组的同学必须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家离学校近、身体好和进步快的学生方能参加。所以,能参加护盲组的同学那份高兴是可想而知了。而未能参加小组的同学仍想法为盲人做点事,利用课余时间去搞卫生、洗按摩布单、种一盆花送给盲人等,只要当日护送的同学因事不能护送时,这些同学就会争先恐后地主动顶替接送工作。护盲小组同学扶盲助残的集体行动,极大地教育了全校学生。当其他同学遇到老弱病残的人,就会主动上前伸出温暖的小手去帮助他们,同学们没有炫耀自己,认为这是应当做的事,做了,才能由衷地感到快乐。

八十年代,当改革的洪流汹涌澎湃涌来之时,也卷起了一些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沉沙,这些腐朽的思想也不同程度地侵蚀着少年儿童的心灵。社会、学校曾刮起一股追求高分、智育第一的热潮,家长期望独生子女早日成才,极其重视他们的学习。我们护盲工作受到一定影响。这时,校领导和教师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长远目标出发,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取得家长的广泛支持,从而使护盲工作顺利地坚持到今天。

的确,护盲既锻炼了学生,也教育了学生。不少学生开始护盲时热情很高,时间长了,当护盲与个人利益有抵触时,思想也有斗争、有曲折。尤其是八十年代的小孩,有的在家被爷爷、奶奶、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家务不沾手,个人生活也需家长料理,甚至放学收拾书包也要家长代劳。可现在他们参加护盲工作,帮盲人做家务,对他们正是一种考验和锻炼,结果怎样,我们从许多同学的谈话和日记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如六三中队曾护盲的吕勇同学,是班上比较调皮的学生,原来在家几乎什么活也不干,父母让他在家里干点家务活,总是以“等会儿”推诿。参加护盲小组后,他慢慢有了转变,从帮盲人买菜、搞卫生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现在回家能主动帮父母买菜、整理房子、倒垃圾等。在校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五二班马长江同学,一次周三该他护盲了,可爸爸让他下午去洗澡,否则晚上不能睡觉,他便决定去洗澡,认为经常护盲,耽误一次没有什么。可是事后他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我为洗澡没有去护盲,如果同学们都像我这样,那盲人不就无法回家了吗?我做得真不该!虽然仅这一次,我会一辈子也忘不了。以后我要做好护盲工作,再不发生类似的事情。后来,他的确坚持每次按时护盲,从不马虎。

六二班刘强同学是个独生子,那次他患了肾炎还没痊愈,然而快考试了,家长为不耽误孩子学习把他送到学校,再三叮咛老师让他少活动。那一天突降大雨,本该轮到刘强同学护送盲人了。老师为照顾他先安排好顶替的同学,但刘强坚持自己要送。老师劝他说:等身体好后再去。他若无其事地说:“没事,我已好多了”。那天,他坚持顶风冒雨护送盲人,途中尽量将自己的雨伞遮在赵大夫身上,可回家后全身都湿透了。这就是一颗纯真的童心。曾有一个班同学刚接护盲工作时,由于他们敬佩大哥哥、大姐姐们以往的可贵精神,还想比他们做得更好。他们想到盲人叔叔、阿姨工作忙,做饭不方便,大家提议:咱们为盲人一家包顿饺子,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次少先队活动。于是,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和面的、拌馅的、擀皮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盲人这十几平方的小屋里。这些细嫩的小手,在家还不曾包过饺子,却勤快得很。红领巾们还给晶晶包了精致的花饺子,为她带来了许多欢乐。那天天气很热,红领巾们把煮好的饺子盛在盘里,弄好调料汁,收拾好房子,并打了洗脸水。两位盲人被接回来了,他们也特意为红领巾们买了糖、苹果,十分诚心地塞给同学们,还说:“谢谢老师,谢谢红领巾,你们真好,吃一点吧,尝尝味道也好!”可同学们都婉言谢绝了,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归途。盲人一家,所有衣食住行要干的事,同学们都帮着做。他们在家里可能会撒娇,会偷懒,但在护盲小组这个红领巾集体里,在盲人夫妇家却似乎很快地成熟,很快地懂得了道理。二十五年,九千一百多天的漫长岁月,一颗颗童心所谱写的扶盲助残的平凡而感人的事情实在难以一一讲述。当记者采访赵大夫时,发现他几乎记得每一位护送过他的孩子的姓名,夸他记性真好,可赵大夫说:“我哪是记性好,是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残疾人需要健全人去理解、去帮助。我们为盲人做了一点孩子们能够做到的事,我们深感我们得到的更多更多。95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西安市精神文明“八大工程”,学校把红领巾护盲活动认真列入到了对“八大工程”中温暖工程的实施中,使学生懂得并用自己实际行动参与到温暖工程的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用真诚的爱心,体贴人的温暖工程,也是护盲工作的精髓所在。

二十五年中,曾在实验小学就读的学生懂得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应当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了解并能理解和分担伤残人的不幸,尽量给予他们帮助。而当我们看到两位大夫虽眼睛不能看,却还在刻苦学习,努力为解除别人的痛苦而工作,看到赵大夫在报刊上发表医疗方面的文章有六七篇之多,还研制了加药加热按摩器时,这对孩子们的教育鼓舞更大。同学们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祖国,尊师长,帮助老弱病残的风尚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一九八八年学校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红领巾护盲小组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红花先进集体,少先队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红旗大队,被全国助残协会、全国少工委命名为全国扶盲助残先进集体。

红领巾护盲小组能坚持二十五年,也得助于省、市党政教育部门和各级团委的支持和关怀。二十五年来,护盲小组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学雷锋先进集体。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上学父母还有接送的,但家长们认为孩子护送盲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应当有这份爱心,这是响应党的号召向雷锋学习,响应市委的号召,向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榜样学习,应当支持。有的家长定好闹钟早早叫孩子起床,涌现了护盲不误一分钟的王巧珍等同学。孙青龙同学生病了,他父亲是五一饭店的厨师,亲自代替孩子用自行车接送盲人。有的家长过年过节拿着礼品和孩子去看望盲人。护送班级的老师不但细致安排护盲工作,还经常抽空去看望盲人夫妇,春节带领学生给盲人拜年,为耽误了学习的学生补课。不少护送过的老组员还常去看望盲人,带盲人去理发洗澡。红领巾护盲小组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福建莆田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来信说:“你们护送盲人坚持这么久,真了不起,我们寄来最圆最大的桂圆慰问你们。”一位南方的女青年来信要求做盲人的女儿,照料他们的生活。总之,红领巾的护盲工作既得到了社会、家长的支持,也体现了我们党教育下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他们把社会主义的温暖送到了盲人的心坎上,也温暖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三年后,盲人夫妇双双到了退休年龄,他们退休后,护盲工作结束,护盲坚持了约28年。

最后,谈谈红领巾护盲工作的意义和收获:

一、坚持28年的护盲工作,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心的塑造和培养。从小爱国家、爱父母,更能关爱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使少先队员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健康成长。护送盲人成为每位少先队员一生中最珍惜、最骄傲的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许多人能一生都保持纯洁、美好的童心。

二、学校推动开展了护盲工作,使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少先队员更加完善了自己人格的培养。在尊重父母、努力学习、关爱他人、勤劳朴实等方面对全体学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红领巾护盲小组的长期坚持,带动了全校参与帮助困难同学、帮助烈士军属、帮助孤寡老人等活动。全校开展了“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今天的红领巾、明天的红旗手”、“科技活动月、科技游园会”、“与全国科学家、名人通讯”、“我是劳动小能手”等活动。并多次为省、市举办了现场会,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少先队大队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旗大队”。

少先队就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红领巾护盲小组只是实小众多活动中的一项。它引领了少先队员心怀爱心,服务他人,教育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800267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678号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二府街口宏府大厦B座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