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五老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 五老风采

【陕西日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石志光:让奉献成为一种家风

2021-01-06 浏览:1488次

“这几天陕师大附中邀请我去给学生放映红色电影,作专题报告。我准备把老胶片机带过去,给他们看看电影放映技术的变化。”2020年12月28日,在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建章路街道石化社区的家里,记者见到了正在调试设备的石志光。

73岁的石志光是中国石化西安石化分公司退休工人,也是一名义务电影放映员。从1977年至今,他和家人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在各地放映红色电影44年。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字放映机……时光荏苒,技术更迭,不变的是他对“光影”的执着。

石志光曾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石志光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一家的荣誉和鼓励,我们将继续做好放电影这件小事,服务好群众。”石志光说。


“影视之光”

石志光的微信昵称叫“影视之光”。他说,这里面既有他名字的谐音,也代表他一生的目标和追求,用放映电影传播党的声音、点亮群众生活。

石志光对电影是“一见钟情”的。小时候,当电影放映车第一次开进石志光的学校,紧张精彩的剧情、纷繁闪烁的画面、放映机“哒哒”的转动声,一下子让他着了迷。

只要听说放电影,不管在哪里、有多远,石志光总是第一个搬上小板凳到场,等着看电影。他还经常跑到电影放映员身边,看他们如何操作设备。从那时起,电影放映员便成了石志光最羡慕的工作。

1977年,国家允许个人拥有电影放映机,石志光拿出准备结婚用的800元积蓄,买下了一部二手胶片电影放映机,从此开启了他义务放电影的生涯。

石志光清楚地记得,他放映的第一站是解放军某部队,放映的电影是《雷锋》,受到了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之前我在剧团里演过雷锋,第一次放映的电影也是《雷锋》。我一直以雷锋为榜样,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从那以后,在部队军营、中小学校、农村社区……都能看到石志光义务放映电影的身影。他总是骑着那辆老旧的三轮车,拉着电影放映设备,自备干粮,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

“每当看着电影幕布前坐满了观众,看到电影结束后他们开心地离开,我就感觉特别自豪和满足。”石志光说。


放映之路可绕地球两圈半

在石志光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部分电影放映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也要更新,到目前我已经换了11套设备了。”石志光与妻子都是工薪阶层,想要购买昂贵的电影放映设备、拷贝电影并不容易。为了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影体验,他工作之余在火车站当过搬运工、在工地装卸过钢材,甚至捡过纸箱、水瓶……石志光说,只要能继续放电影,他和家人就是快乐的。

从陕南山区到陕北高原、从城市到农村,石志光一家的足迹踏遍了全省107个县区,累计放映电影4800余场次,观众超百万人次,行程10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

2000年建军节,石志光受邀到某部队放映电影。那天他重感冒,早上挂完吊瓶后,就蹬着三轮车,带着放映设备和慰问品出发了。谁知刚走了四分之一路程时,三轮车爆胎,走了几个村子也没找到修车的。

石志光也想过原路返回,但想到上千名官兵还在期待着看电影,他就用绳绑在车上,一手把绳扛在肩上、一手握着车把手,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儿,硬是一步一步拉着三轮车走到了部队营地。

石志光到达时,已经是晚上6时。顾不上休息,他便开始架机器、调设备,终于成功为官兵们放映了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几经周折,电影放映结束后,劳累过度的石志光一下子晕倒在了地上。

等第二天醒来,石志光走出部队卫生所,看到数百名官兵整齐地向他敬着军礼。“那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石志光说,正是像这样一次次的鼓励与感动,让他和家人坚持走在义务放映的路上。


从“单兵作战”到“全家总动员”

最初选择义务放映电影时,家人并不理解。小时候,石志光的儿女也曾困惑:为什么父亲工作之余很少陪伴他们,而是蹬着三轮车去放电影;为什么家里的收入没有用来改善生活条件,而是买了电影放映机?“别人都是想着怎么挣钱改善生活,你这倒好,不挣钱不说,还不停地往里贴钱。”石志光坦言,因为义务放电影的事,他和妻子铁月兰没少吵架。“后来我就带着她一起去放映,感受为群众带去欢乐与温暖的氛围。慢慢地,她也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对于文明养成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在石志光的教育和带动下,儿子和女儿也在心里埋下了奉献社会的种子,成为他公益放映路上的“左膀右臂”。

儿子和儿媳架起机器、调试设备,女儿和女婿制作宣传幻灯片和视频,石志光和妻子负责放映电影;去部队放映时,他们还会给官兵们送去自己家做的粽子、饺子、柿饼……有时候,一场电影放映更像是一次“家庭团建”,一家人分工明确,乐在其中。

受疫情影响,石志光不便外出放映电影,他不仅通过党组织交纳了2000元特殊党费,还带领家人制作了许多抗疫短视频和宣传海报,广泛宣传防疫知识、措施,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献计出力。

“要像雷锋那样,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温暖,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雷锋为榜样,是石志光念叨最多的话,也成了石志光家的家训。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


记者手记

让奉献成为一种家风

董剑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对于文明养成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小时候,石志光的儿女也曾困惑:为什么父亲工作之余很少陪伴他们,而是蹬着三轮车去放电影;为什么家里的收入没有用来改善生活条件,而是买了电影放映机?等他们懂得了以雷锋为榜样的含义,体会到为群众放电影的自豪与感动,他们慢慢理解了父亲做这件事的意义。

在家中,石志光的一言一行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和教育着其他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中,“义务放映电影”成了全家人坚守的“事业”,不求回报、奉献社会成为了他们的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他们也在用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去影响、感染着下一代和更多人为大家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每个家庭成员心灵,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才能将家庭兴旺和国家富强融为一体,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文明西安)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800267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678号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二府街口宏府大厦B座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