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红色基因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红色基因

陈鑫玉——金山银山洪庆山

2020-09-03 浏览:2592次

金山银山洪庆山

陈鑫玉


灞河之北有座山,灞桥人称其为洪庆山。山下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典故,山上有黄巢义军屯兵野鸡湖的传说。我在山下的岳家沟村躲过战乱,也在山上开过荒、驻过队,吃过山上的槐花麦饭,买过山上现摇现装的蜂蜜……可以说,我和洪庆山还是蛮有缘份的。

1979年秋收时节,我曾在洪庆山中段的野鸡湖生产大队驻队个把月,跑遍了周围的沟沟峁峁,深感山里人的生活不易。野鸡湖大队是个注重“多种经营”的先进大队,除种粮食作物外,还栽了上百亩的花椒核桃等,是“口碑”上的“富裕村”。社员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小瓦房;我的初中同学苏德礼因家境所迫跑到山下给赵庄人当了上门女婿;队上要盖保管室,没钱,就把沟底上百年的白杨树给伐了,把黄巢堡上的古庙给拆了,这才盖起了保管室;村口有棵两搂粗的柿子树,一年能卸八百斤柿子,大队书记叫社员抬到饲养室给牛吃,说是山高路远的,让社员下山去卖,队上不挣还得倒贴钱……村里见不到“生人”,驻队个把月,连个机动车都没见过。

当年洪庆山上树木寥寥,坡坡地坨坨地里种着“望天收”的苞谷谷子红苕,社员不吃“救济粮”就是烧高香了。上山的道路只有一条可行拖拉机的土路,有次我去野鸡湖,走了七个小时才赶到。说实话,当时我真不想上洪庆山。可说来也怪,在之后的岁月里,我则时常惦念洪庆山了。在我(退休后)担任区关工委主任期间,我见区机关有不少干部前往洪庆山上“扶贫帮困”,我就在区委的支持下,与关工委的同志一起,组织全区党政干部捐款捐物,好把洪庆山上的“特困学生”帮扶一下。当我们关工委的同志把“助学款”和学习文具一一递到学生手中时,把一摞摞图书送到三阳院学校时,我为自己在脱贫事业中不是旁观者而欣慰,也深感脱贫任务之艰巨。

我国的脱贫事业是千古之壮举,是惊世之伟业。“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目标,只有共产党人敢想敢说敢干善干,干得热火朝天,干出了喜报频频。“一滴水见太阳”,洪庆山的变化让我看到了“脱真贫,真脱贫”的可喜成就。

“精准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有效利器。洪庆山需要产业扶贫,但更需要生态扶贫。洪庆山属秦岭“膝下之子”,属浅山地域,因多种原因,生态退化,道路不畅,物流受限,导致“靠山”难以“吃山”,长期无法脱贫。在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前,灞桥区区委、政府就吹响了“生态扶贫”的集结号,经国务院批准,着手建设洪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只几年功夫,秃岭披绿装,荒坡成果园,蜜蜂花间舞,山民尽开颜。既是“公园”就得有路,老路都给加宽硬化了,断头路都给修通了,又从洪庆街道东侯村修了条连接临潼区华清池的上山沥青路,路旁广植奇花异木,景色秀丽,四季不同,很是养目;有些村民住在山之顶端,吃水要到沟底担,上坡下坡来回得走二三里(我担过一次水,把人能累死)。农民种地是凌晨四点起来熬一陶罐稠稠的包谷珍,带到地里中午吃。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上的不便,灞桥区区委、政府在上鲁峪村附近盖起了一大片徽式民居,决定对山上七个村子实行整体搬迁,届时数千村民将住进别墅式的新居,会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天然气,用上自来水,从事新的产业……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山绿了,路通了,槐花节成了洪庆山的名片,洪庆山成了西安市的后花园,人气越来越旺了,一座穷得叮当响的穷山成了金山银山。

去年金秋,几位朋友拽我去了趟洪庆山。他们告诉我,洪庆山现在是“乡村游”的热门地区之一,遇到节假日和双休日,山上的游客多的很,车水马龙的,跟赶庙会差不多。据我观察,他们所言大致不虚。午时在水泉子村吃“农家乐”时,昔日的穷山村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山上的富裕村。村里漫山遍野的樱桃树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农家乐”的餐桌上把山上的槐花灰灰菜变成了人民币,让家里养的鸡下的蛋不出家门就都变成了真金白银。我觉着,水泉子的村民现在更有了“乡愁感”,他们一定窃喜自己有幸生在了金山银山洪庆山。

洪庆山的生态改善后,养蜂产业如雨后春笋,养蜂专业户多达几十家。几个朋友见一处槐树林中有家养蜂专业户正在摇蜜,就停下来买了六(罐头)瓶蜂蜜,蜂农勾勾食指说:“九百元”。我见蜂农已经摇满两塑料桶蜂蜜,就问:“这一桶蜂蜜给你五千元咋样”?蜂农说:“连门都没有”。我又问:“你一年养蜂能挣多少钱”?蜂农挤挤眼说:“不给你说”。看得出,他家的日子一定同这蜂蜜一样,甜滋滋的。

今年“五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趋稳向好”,我同两个儿子又去了趟洪庆山。途经野鸡湖的时候,我叫儿子把车停下来四处看了看。好家伙,村容村貌变得我都不认识了。村里的房子都改成了二层楼,房顶上都架起了太阳能;当年种包谷红苕的坡坡地全都栽成了果木树;一条盘龙似的水泥路环绕着四周的沟沟昂昂,不时可见一些高级轿车在翠绿的树下穿行;坐落于山间的黄巢堡,已被苍松柏所覆盖,传说中的黄巢练兵场已经失去了社员用于碾麦晒粮的功能。儿子要去黄巢堡看看,我跑不动,就和路边一个卖槐花野小蒜的“半大老汉”谝起来,他告诉我,现在山上热闹的很,一年四季小轿车跟跑马似的在村里穿梭,有些楞娃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就上山了;山上宝贝多的很,槐花开了捋槐花,樱桃红了摘樱桃,蟠桃熟了摘蟠桃,柿子黄了摘柿子,婆娘女子的,都是城里人,说是来体验采摘的快乐;山上游客一多,坐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啥都能卖出去,有时比山下还值钱……正谝着,一辆黑色小轿车上下来两位中年妇女,毫不犹豫地把老汉的槐花野小蒜给连锅端,全都给买走了。老汉抖抖刚到手的票子对我说:“老哥,看咋样,我该没胡说吧”?随后我问老汉道:“黄巢堡半路上的那几间饭馆咋看不见了”?老汉说:“拆了拆了,秦岭保卫战时,把些违章建筑都给拆了……拆了好,不拆,好过了几个人;拆了,好过了满山人”。此时,从树丛中突然冒出一位背着半袋塑料垃圾的中年妇女,卖槐花的老汉对我说:“环卫志愿者,是咱老伴”。我说:“你们蛮重视‘生态’的嘛”!他说:“看你说的,‘生态’是咱的饭碗子,咱不护着谁护着”!这话让我欣喜不已,我相信洪庆山的明天会更美好。当儿子要我上车时,卖槐花的老汉向我招手说:“往东是人祖庙,下山是华清池,撩着呢”!他的话让我忽然想起了一句广告词:山美人更美。这就是脱贫后的洪庆山!

(作者简介:陈鑫玉,原灞桥区人大副主任,退休后曾担任灞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800267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678号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二府街口宏府大厦B座10楼